•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亚洲经济

游千年古镇丙安,感叹峭壁上的吊脚楼

时间:2016/5/28 13:28:54  作者:丛中笑  来源:日本财经周刊  查看:1  评论:0
内容摘要:湍急的赤水河岸,一墙红色悬崖陡壁上方,肩并肩挨着古老吊脚楼群,这里就是丙安古镇。赤水河有悠久的盐运历史,丙安古镇作为必经码头,一度繁华似锦。如今,走在古镇的巷子里,看着开门做生意的家家户户,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辉煌。古老痕迹处处有丙安古镇,古称丙滩场,距离赤水20多公里。古镇的吊脚楼群悬空而建,离河面约20米高,这些红石...

湍急的赤水河岸,一墙红色悬崖陡壁上方,肩并肩挨着古老吊脚楼群,这里就是丙安古镇。赤水河有悠久的盐运历史,丙安古镇作为必经码头,一度繁华似锦。如今,走在古镇的巷子里,看着开门做生意的家家户户,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辉煌。

    古老痕迹处处有

    丙安古镇,古称丙滩场,距离赤水20多公里。古镇的吊脚楼群悬空而建,离河面约20米高,这些红石奠基、木柱串架、木板为墙、连户共壁、青瓦盖顶的民居看上去岌岌可危,实则固若金汤。

    从长127米的吊桥过了河,沿青石板小道行走不到几分钟,一道“城门”出现,上书“太平门”,全由四四方方的石块砌成,不少石头已经风化。据丙安古镇社区主任黄忠强介绍,古镇本有四道门,现在还完整保留着的只有“太平门”与“东华门”了,都有近千年历史。进了太平门才算真正进入古镇,只见一间间陈旧的木屋紧密地挨着,不少人家打开大门做生意。在仔细看过这些房屋后,记者不由感叹古人的聪慧,他们采用了独具匠心的木杠架吊脚建造技术,巧借山势、妙用涵洞、凿岩立柱,建造出了这一幢幢悬空而起20多米高的吊脚楼。

    除了吊脚楼,在丙安古镇,值得一看的东西非常多:有“双龙桥”,始建于清代,桥长368米,宽1.7米,中间两礅凿有一雌一雄两条龙昂首向上;有建于1934年的红一军团驻地旧址;刻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安全行船摩崖石刻;丙安古码头遗址等。

    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丙安古镇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殷商时期,赤水河中下游一带,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明末清初,这里建造了码头,从河面而起,经山势蜿蜒而上的63米石梯搭建起丙安当年的繁华。古镇两边分别有上码头和下码头,当年此处为川盐进黔的

    必经之道,但由于此处是大险滩,船只不能吃水太深,所以,船行驶到上码头后,脚夫便将盐背着经过古镇走向下码头,再装船。如此一来,此地人流激增,古镇的家家户户都做开起了客栈、茶馆、戏院、饭庄等,从清晨一直喧嚣到深夜。

    紧挨“东华门”的“大顺店”是一家茶馆,当时,店老板名叫杨书田,是丙安码头上的“舵爷”,“红道”上可通官府,历任地方官员都要敬他三分。“黑道”上可通匪,在这一带拦路抢劫的土匪,只要见到他开的路条,都会毫发无损地放行。民国三年(即1914年),丙安遭遇火灾,大火烧毁了半个丙安场,杨书田捐献了大部分银两,将丙安修复起来。

    因历史悠久,2006年7月12日,丙安古镇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后又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正在精心修复打造

    古镇一直保护得较好,但那些古老的房屋大多已经破旧,丙安乡政法委书记付高强说,他们正在着力除险加固,保护和修缮古屋,并且改造所有线网,极力将古镇恢复到原貌。“我们的理想是通过旅游业重现古镇当年的‘繁华’。”付高强说,让古时繁荣的交易市场重返舞台,这也是重现了历史。

    现在的古镇每逢农历三、六、九赶场,四面八方的客商乡民涌来,再加上游客,古老的街巷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但如今这热闹劲,比起当年盐运鼎盛时期还差得远。现在还有不少人保留着古老的交易传统,两人在交易时,嘴里不说话,只用手势在衣襟下面“讨价还价”,这个自古以来形成的规矩是为了保守商业秘密,不让别人知道这笔买卖的价格,当与其他人再交易时,还有回旋余地。

    “盐运文化、红色文化、市场交易文化、本地风土人情,都是这里的宝。”付高强说,现在古镇已经算小有名气,每逢节假日,游客量每日最高可达上万人次,平日里也有几百人。“希望通过精心修复和打造,这里可以重现盐运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他说。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