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亚洲经济

谱写一曲生态文明的动人乐章

时间:2016/5/28 13:29:04  作者:丛中笑  来源:日本财经周刊  查看:2  评论:0
内容摘要:“湄潭县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组织有力、措施到位、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技术评估中提出的整改意见整体落实到位,各项建设条件和基本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县考核指标要求,同意湄潭县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并将按程序报环保部审议批准。”2015年6月28至29日,国家环保部组织对湄潭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同意湄潭通过国...

谱写一曲生态文明的动人乐章

 

 

谱写一曲生态文明的动人乐章    

湄潭县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组织有力、措施到位、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技术评估中提出的整改意见整体落实到位,各项建设条件和基本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县考核指标要求,同意湄潭县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并将按程序报环保部审议批准。2015年6月28至29日,国家环保部组织对湄潭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同意湄潭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湄潭在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这是湄潭生态文明建设结下的硕果,标志着湄潭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谱写一曲生态文明的动人乐章

——写在湄潭在全省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之际

 

 “湄潭山清水秀,田园稻香……像世外桃源一样。湄潭的环境在哪儿也买不到,这里连空气都是甜的。”《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宁晓龄在湄潭走了一圈,发出由衷的赞叹。

“咬定青山绿水不放松,扭住特色产业不动摇,锁定绿色工业做文章,依托生态旅游求突破”,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称的湄潭,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生态创建的核心内容,以推进生态、循环、低碳、绿色经济为重点,积极构建具有湄潭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一路前行,风雨兼程,谱写了一曲生态建设的动人乐章

 

                         生态农业引领产业发展

 “我们合作社采用的稻鱼共生模式,不但保证住了稻谷的生态、绿色、无公害,而且还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湄潭复兴镇两路口村村民何忠书掰起指头算了一笔账,现在我们的稻谷厂家3元钱一斤直接到家里来称,收入比传统耕种增加了近2000元,每亩稻田里面的青田鱼还可以卖上几百元,按以前一亩稻田的收入1200元来算,翻了两番。

以“茅贡米”为代表的20余万亩优质稻基地、3万亩标准化稻田青田鱼养殖、示范推广的500余亩稻蟹共生基地,引领着湄潭生态农业的发展,立体的 “稻鱼、蟹共生系统”等生态循环农业在湄潭基本形成。把生态建设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收入,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湄潭在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上创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发展之路。

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政策,依托“中国茶城”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采用“公司(协会)+农户”的形式等从源头上控制和规范化肥农药施用来提升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安全的管理模式,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供了保障。以茶叶、优质稻、精品水果、烟草、水湄花谷等农业项目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模式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流转土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耕作模式,在湄潭的土地上,农业贴上了“现代”、“标准化”、“无公害生态”的标签。

“湄潭翠芽”22.5万亩茶园通过农业部地标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命名,贵州金泽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1万亩优质水果种植基地均已获得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目前,湄潭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到21739.73公顷,“三品”比例分别为12.46%、16%和70.07%,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60%。该县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中国名茶之乡”、 “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生态茶园、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格局。

 

 

绿色工业引领产业转型

湄潭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县,全县森林覆盖率62.8%风光旖旎,满眼皆绿,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称,多年的生态积累和发展催生了生态工业的落地。

湄潭县绿色工业园区从建园之日起,就紧紧围绕生态农业县的特点,产业定位为绿色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园区严格企业准入条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一律不予引进。园区长期坚持生态底线, 8年来拒批52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达50多亿元。

要下这个决心当然不容易!湄潭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前些年有一家外地企业曾经打算在湄潭搞一个硫铁矿项目,投资10多亿元,每年可贡献税收5000多万元,“要说不心动是假的,但考虑到环境一旦污染,未来花再多的钱也修复不了。”最终,湄潭还是对这个项目“说不”。

生态县创建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较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通力合作,这也意味着这是一次艰苦的革命。湄潭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四家班子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创建工作。按照“适量负债,适度超前”原则实施4大体系重点项目101个,整合投入资金60.88亿元。

严把项目审批关和环境准入关,不唯GDP贡献率至上,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功能区规划的项目一律予以否决,坚持污染物总量约束机制,实现区域“增产不增污”。坚决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对县城区工厂等“退城进园”升级改造。湄潭忍住发展中的阵痛,狠下短期效益摒弃再疼也要“舍”的决心。

这样做开始有点痛苦,不容易出成绩,所以得做好挨批评的心理准备,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挨得住批评。”但坚持下来以后,园区的生态特色反而吸引了众多企业主动上门。

 近些年,湄潭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粗放型经济投入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工业。积极搭建工业平台,坚持园城共建、林城共建的建设理念和林中有城、城中有林的生态理念,促进全县企业向园区集聚,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

目前,入驻企业1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8家、市级8家、全国百强茶叶企业3家,2014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形成了以茶叶、辣椒、粮油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已成功打造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贵州省乡镇企业(湄潭)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贵州省茶叶科技示范园区”、“贵州省一类工业园区”。

                          生态旅游释放生态红利

“早就听说湄潭的生态好,空气清新,趁着周末,带着家人,来湄潭享受几天慢生活。今晚就住在云贵山,明日看日出。”李云中说。陪着一家人在茶园间散步聊天,孩子则被路边的几垅小西红柿迷住了,把红透的西红柿摘到杯子中,说要自己制作西红柿酱。陶醉于山野间的童趣,更多的孩子则将茶园当作天然大迷宫,玩起捉迷藏。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来自遵义的李云中一家在湄潭度过了一个充满茶香的假日。

  

云贵山位于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塘村,山上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茶园茂盛。贵州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地在自己的茶叶制茶厂周边建起了一栋栋小庄园式别墅。湄潭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达62.8%森林覆盖率和立体的交通网络做文章,做足旅游要素,把1864多平方公里的地域作为一个大公园来打造。

 

“和一些大景区相比,这里没有人山人海的拥堵,在茶园漫步,聆听虫鸣鸟叫,与自然是如此的亲近,让灵魂得以呼吸,心态得心放松……”来自南京的单女士感慨地说。单女士将山中的风景分享到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多数朋友留言求地址。

 

几年来,经过生态农业和工业的大力推进,促成了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来湄潭旅游、度假、避暑的人越来越多,以休闲、养生、体验为主乡村旅游业势头强劲,生意火爆。

“现在房间已经预订到8月份,许多熟人打电话来要房间,我也没办法,供不应求。”湄潭县芸香茶业公司负责人刘声彦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来湄潭避暑的客人很多,有点供不应求。按照黔北民居风格建设的芸香宾馆和芸香茶庄坐落于AAAA级景区核桃坝村,是一家集茶叶加工、休闲、娱乐、度假、餐饮、会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是湄潭乡村旅游景点的一个缩影。

湄潭在加快茶产业发展同时,提出“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发展思路,以“四在农家”“黔北民居”为载体,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绿色茶园长廊为背景,以茶文化为内涵,以“天下第一壶”、“万亩茶海”等为标志,通过政策扶持,每年定期举办茶叶开采节和茶文化节等活动,开辟发展了乡村茶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推出了“一城、一壶、一会、一所、一海、一村”茶文化旅游卖点,一批批的集制茶、品茶、观茶、茶艺表演为一体的涉茶企业正在壮大。

目前正着力建设的“六线九园”彩湄工程,以“一线一景、一段一景、一园一景、一村一景、一城一景、一季一景”为目标,以“提率、增色、造景、建园”为内容,建成森林生态网络和多彩景观林旅游带,连接和丰富着全县各景点。加上围绕茶区110公里的茶区木栈道建设,纵横的景区道路,立体的交通网络相互交错,湄潭正在将散落的珍珠景点串成斑斓的项链,形成全景域的旅游格局。

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说,我们依托良好的生态和茶产业,做好茶旅一体化、休闲养生等文章。到2018年,全县努力创建2个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县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湄潭建成全国知名的极富特色的全景域开放式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胜地。

如今,依靠茶产业和生态资源,湄潭开始向城里人“卖茶园风景和清新的空气”。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14年, 全县接待旅游202.55万人次,增幅6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14亿元,增幅62.6%。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今年上半年接待旅游人数共141.05万人次,同比增长44.5%,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52%。

 

 

 

生态家园提升幸福指数

建设和谐的生态文明就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也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

环保设施投入再多也要“干”, 生态建设力量再广也要“聚”。这是湄潭在保护青山绿水、蓝天净土中提出的要求。湄潭以“钉钉子”精神,着力构建以人为核心、生态为要素、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节点、村庄集镇化为补充的城镇化体系,切实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着力打造以产业为支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载体、村庄整治为重点、黔北民居新村为标志的新农村建设,按照“依山傍水、自然村寨、村庄集镇”的模式,打造“生态美、生活美、和谐美”的“最美新农村”。

 

“我们以创建为抓手,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美丽湄潭、幸福家园,把湄潭建设成为遵义市的“客厅”,提升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湄潭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勰说。湄潭先后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载体,书写着美丽湄潭、幸福家园新篇章。

“走进湄潭,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清洁、文明,农村城市一个样,虽然是个小县,但却是个大城。”今年5月,来湄潭参加贵州“一节一会”的一嘉宾这样说。

县城二期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投资3.64亿元建成县城100余公里排污箱涵及配套管网工程,投资4200万元建成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及配套收运系统和渗滤液处理站、全县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饮用水环境安全工程、实施清洁能源保障工程、医疗卫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湄江河保护利用工程等等,夯实了湄潭生态建设的硬实力,为“文明、清洁、花园湄潭”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

积极开展的“文明乡镇、生态家园”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努力倡导的建立具有生态意识的理性消费行为,不断培育的生态文化,引导群众从“人统治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转变,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增强生态保护理念,增加生态保护行动。一桩桩举措,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渗透到全县50万人的脑海中,为创建工作凝聚了人心,为夯实新农村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指数。一曲《十谢共产党》唱出来老百姓的心声。正如刘云山同志所说,湄潭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拥护,是我见过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中最过硬的。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湄潭全县上下坚持生态为先,特色为要,城乡统筹,以建设 “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为目标,创出了一条农业县的改革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先后获得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县”、“中国十宜居县” “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国字号金字招牌。

“杭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如果说当年苏步青先生笔下的湄潭是一块还未雕琢的玉,是一块原生态的处女地,那如今的湄潭就是富有人文气质、饱含生态和现代元素的小家碧玉。

 

(瞿欣含 彭仕江)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