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艺术新闻

唐承华——点燃艺术之光“精神内核”的留日海归派著名大画家

时间:2016/5/28 12:02:44  作者:丛中笑  来源:日本财经周刊  查看:2  评论:0
内容摘要:【日本关西华文时报驻北京首席记者鹤霖专访报道】在我的手中有一本《唐承华艺术展》画册。翻开画册的扉页里淡茶色的画面上,有唐承华先生手书的一段文字——“我在守望一方孤城,能触摸你呼吸的空气,让灵魂失而复得;找到那片充满绿荫遐想,回到昔日那般黑暗的幽默,将自己倒挂在空隙的画室里,裸露的身躯,为你赞美和高歌”。这次承蒙李可染先...

唐承华——点燃艺术之光“精神内核”的留日海归派著名大画家

【日本关西华文时报驻北京首席记者 鹤霖专访报道】在我的手中有一本《唐承华艺术展》画册。翻开画册的扉页里淡茶色的画面上,有唐承华先生手书的一段文字——“我在守望一方孤城,能触摸你呼吸的空气,让灵魂失而复得;找到那片充满绿荫遐想,回到昔日那般黑暗的幽默,将自己倒挂在空隙的画室里,裸露的身躯,为你赞美和高歌”。

这次承蒙李可染先生的次子、旅日著名书画家李庚先生之举荐,偶然惜得的专访唐承华先生的地点,就在北京五环外的一个远远的绿色茂然的“小孤城”里,一座空空大大的画楼里,只有唐承华先生一个人在这里创作其艺术理想的画作,当记者问其是否还有美术学院的学生,在这里协助他工作时,他说大部分时间,他就只有一个人,静静的待在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空间里,创作出一幅幅画作——在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他还用他自己带着三脚架的照相机,拍摄下与记者一起微笑如画的一张专访新闻图片;之后,承华先生还给记者展示了他灵感突发创作在自己夹克式牛仔上衣上的一幅“油彩版画”,他说画家的创作有时候就是靠一种灵感,即便是在一件衣服上的看似抽象的画作,也会赋予“画底衣衫”极富个性化的美好图鉴,让生活变得如此灵动与画面共生。

 

一、 唐承华:艺术与生活化兼备的中国60后海归派个性化艺术大家

 

有著名评论家在阐述唐承华先生艺术成就时,用了这样的评价——“唐承华的艺术创作与生活是一体的,他不仅创作艺术作品,也写诗,做陶艺。他是一个擅用材质创作的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媒介连同他的诗、画、故事一起,让艺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记者从他展示的那件夹克牛仔上衣上的灵动画作,不禁印同了这样诚恳与写实的评价,入木见分,议画如人。

唐承华先生,是在2005年选择回国的中国60后海归派艺术家,他崇尚一种精神,他告诉记者中国的发展需要在世界上创造软实力,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海归派要面对社会现实,艺术家要使得文化艺术与老百姓相结合,发现生活的美好,人类的可爱。

唐承华先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内为数不多的潜心于抽象派艺术探索的画作大家;同时,其身为中国生于60年代的来自内蒙古,又东渡日本求学发展,再赴美探索美术画作深造的著名当代艺术家,俨然已经形成了其个性鲜明的融汇东西方文化精粹,独具个性派创作画貌的早已产生了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大家。最近在其微信里,记者还得知了很多专访唐承华先生之后,他在北京出席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系列重要活动。首届中央党校、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举办的《一带一路·文化融合》论坛,邀请唐承华先生出席。在记者的专访笔录上,记载着他14年的留学日本的生活经历。他说他自己非常注意健魄自己的身体,开摩托车也是属于自己的一个爱好与运动,在摩托车飞驰的那一瞬间,都可以灵动宣泄出画作的气息,将人间的生活美好与艺术创想的衍生,嫁为一体,画为一作。唐承华先生认为,任何艺术都应该向活生生的人间生活“衍生——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都是人间最美好的追求与探索,有无止境,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

 

二、 为传承与交流中国新丝绸之路文化  奔波与创作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觉到在唐承华先生身上,兼备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男人豪情,也从其栩栩如生的艺术生活化作品中,延展出其细腻与探求自身独特个性,有着强烈民族文化自发性和自信度的艺术情节与艺术德修。尽管是第一次见面,进行这样面对面的一对一专访,唐承华先生还是娓娓道出了其亲赴海外多年,对东西方艺术创作与发展,充满传承与拓衍的勇气与担当。在采访伊始,承华先生就谈到了记者关注的眼下“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战略,据悉:今年7月份,他已经组织联动了很多来自欧洲的陶艺界与版画界的美术艺术大家,相约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福建泉州,举办一场探索古今陶器艺术重修“新海上丝绸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世界艺术界的一件大举措。从陶器精神的内核,诠释“一带一路”更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未来,并融汇中国人的现代文化与世界展开交流。中国人的文化艺术要善于在自我文化姿态上,与欧洲及西方的艺术平台对接与交流,以此拓展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内在美与外在驱动力。唐承华先生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促进中文文化艺术的进一步融合与交流发展。他认为——陶器文化,为提升国力的内核,让中国人更加自信、深入思考建立“中国的精神内核”,将会起到一定的驱动力与感染力。

 

三、 唐承华——留学生活让他开阔艺术视野  践行留学求知的抱负

 

在采访中,唐承华先生回顾起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离开祖国,孤身一人,远赴扶桑求学的历程。他曾经为了完成在日本的学业,用很短的时间在日本取得了驾驶载重汽车的类型日本驾驶证,凭借自己的顽强的生命毅力,面对当初现实而艰苦的留学生活,度过了在日本最为苦涩的留学前期。同样有留日经历的记者,在听到承华先生的讲述时,都暗自竖起大拇指,暗暗钦佩有加。他说自己当初在日本名古屋求学,非常热衷于留学生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经历着那段青春岁月里的留学生涯。唐承华先生的艺术生活,也同样伴随着他的留学生涯。他是在美国发生911事件前,又重新选择从日本踏上了远渡美国深造美术的留学创作之路。但就是因为美国发生了911事件,他毅然放弃了继续在美国发展的想法与打算,又重新回到了当初的留学过度——日本。

在采访中,唐承华先生告诉记者,他本人是当时在名古屋日本外国人入国管理局,第一个取得永久居住日本权的中国留学生。这件事,他在采访中强调了三次,他说——这是他自己留学生涯中,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非常感到值得骄傲的事情。这是一个普通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记录,这是一种经历,唯一不可复制的极具个性的一个永久纪念。如今,他选择了回到自己的祖国发展中国的与世界的文化艺术——他说,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自己的骄傲。当记者问道——现在身处北京,静静一个人创作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与触动?他说:现在的中国,如今的北京,给以他为代表的很多从海外回到中国发展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作源泉与创作激情,这同样是史无前例的最好的创作时期。他说的很真诚,说的很实在。唐承华在采访中,一再强调两个艺术家不可离弃的灵魂——艺术需要生活化,生活需要艺术化。

在北京的五环外的属于唐承华的大画室里,几幅特大的版画作品,引人发问。在唐承华的艺术世界里,对生活中抽象艺术的探索与临画,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在某种审美的角度上来看,其创作的抽象派作品,像是从现实的生活中——“剥茧浴生”、“浊魂画清”,在淡然的任何画介上,都可凸显画作艺术家本人的豪放性情与细腻心绪。这恐怕也是多年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冲击沉淀后的一种美丽绽放,这是一种审美认知,更是一种艺术态度。

1988年唐承华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89年他选择奔赴日本留学,主修的科目就是版画。在采访中,记者说道日本的版画是极具代表性的东方艺术,他也对此深有感触。在日本的学习创作经历,为唐承华形成自己独特的版画创作风格,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借鉴与艺术再造。针对“版画如何有创新与衍生创作”——唐承华多以自己实操的创作作品,来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他说欧洲的艺术氛围与艺术美感,应该值得东方的艺术家们学习与借鉴。此次将立足“新丝绸之路文化再造传播”主题,就是一种有力的尝试与突破。他认为——陶艺作品也好,版画作品也好;东方的抽象艺术与西方的抽象艺术,都应该有所借鉴与碰撞,在艺术的世界领域内,不断的生活探索与艺术创想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艺术家的责任。有人说,如今艺术至于唐承华,已不在是因为任何目的刻意而为之,这也是在记者采访中,他提到的一种自己的心声。同时,在与其交谈中,也的确感受到在他身上,所迸发出的那种艺术洒脱与超乎自然的一种追求。这恐怕就是记者在本次专访承华先生的最深刻的感悟。

在采访中,记者提到了一个词——“人文教育”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他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里,其实是应该考虑到一种艺术人文性的。比如说一座设计很好的艺术建筑作品,是应该将其设计规划在一个无垠宽阔的自然环境中的,其建筑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其实就是一种对人类尊重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对人类的熏陶,对人类美的教育再造。这是一个艺术道理,不是说教。艺术的表现力是要避免一些急功近利的思维左右的,艺术是需要时间,需要沉淀的;当然,艺术也是需要生活的,但这种生活一定是艺术的,而不是简单的现实化,这恐怕就是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解读吧!

唐承华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一名中国60后的艺术家,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海归派艺术家。在中国成为现在世界瞩目的大国之时,身为一名从海外归国的艺术家,是有责任将自己的所学所闻,贡献给自己的祖国的。老百姓是需要艺术的,但同时老百姓与艺术之间,也是休戚相关的。一个国家的世界影响力,通过艺术的传递与话语权表现出来,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艺术对社会的现实意义的影响,艺术对自然景观的诠释,艺术对人类心灵家园的呵护,这三点是当今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深度思考的一个社会课题。让艺术点燃生命,是一个愿望,更会是未来的生活现实。习近平主席在解读“中国梦”之时,提到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正是一种对艺术与生活,未来与现实最好的理论与现实的解读吗?!在维护人类心灵家园的沃土上,艺术永远是永恒而有生命的载体与现实。

 

四、 畅谈海归回国认知 诠释海归发展与追求生活的真谛

 

唐承华先生在解读其艺术创作的同时,与记者聊起了对海归派的诸多见解。在很多层次上,海归派在专业领域中的默默追求,是值得令人尊崇的。海归对事物的敏感度也是很高的。提升海归的祖国认同感,增强海归服务于祖国的忠诚度,是海归派回国后必经的一个过程,这一点不容置疑。身为一名艺术家,唐承华先生回国后,经常参加社会上的一些重要艺术活动,并积极地为东西方艺术在中国大地的融合、创新与发展,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待海归派如何将个人的梦想与社会的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唐承华先生提出了四个字,值得之前、当下及今后回国的海归们深思——“活在当下”。承华先生说——“自我选择”是建立在对社会责任感与个人利益的均衡认知基础上的。“脚踏实地”地服务于自己的国家,“高瞻远瞩”地融合着世界的资源,这恐怕就是海归回国发展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最佳的一种心态。人是需要奉献的,是要关注社会的。这是海归派的一种情结与宿命。

海归是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无论对于艺术家还是企业家,还是普通的回国发展的海归一员。这来源于你在国外的海归视野,这就是本源与未来。海归派回国后,有赚钱多的人,在精神层面上缺失自主感;有赚钱少的人,在精神层面上有含满足度。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种过程,一个必然的过程。就在写这篇采访稿的当天,记者在一篇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发现近几年来,从中国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人文学科的人数,已经逼近了一些理工科的人数比例——可见,中国的留学生,未来的新生代海归派,会发生更大的“海归社会影响力”——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未来。唐承华先生在讲道自己的留日经历,回国经历后,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当初留学日本,是一个过程;回国又是一个新过程,是要自己建立新思维的过程与践行理想的现实。海归派要成为中国一代创造“心灵空间的人”。海归回国,要学会超越物质地生活着,不一定要把自己“吊”在那里——任何的“孤芳自赏”与“阳春白雪”,都不足为取。更懂得生活,活生生地与社会贴近,并适应生存着——这是一个生活化的人,一个真实追逐梦想的人。面对现实,作为一名艺术家,唐承华说任何人对待人,都要保持一种公平的心做事;任何人遇到事情,都要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这就是记者在采访唐承华先生后,留下的最深刻的采访笔录中的两句话,与阅读此文的诸位共勉!

最近,2015年6月27日,唐承华在中国的秦皇岛,届时要举办一个以“四季承华”为主题的个人画展,在这里,身为世界华文媒体记者、留日海归同仁——衷心预祝唐承华先生的艺术之路,越海阔之天空,驾磅礴之势,凌飞鹤瞻吉,永恒绽放着点燃艺术之光“精神内核”艺术大家之光芒!

 

唐承华艺术历程:

 

1964年出生于中国福建  祖籍内蒙古

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1992年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研究生毕业,同年,获得日本佐藤国际文化育英财团奖学金,获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奖学金

1995年毕业于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油画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1994-2002年被聘为日本NHK文化中心讲师

1999-2000年,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进修艺术

2002-2005年,被聘为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2006-2012年,先后赴英国、德国、瑞典、中国台湾台北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现为中国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讲师 文化交流部负责人。

主要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冰心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日本名古屋大学艺术大学、日本东京佐藤美术馆、纽约第一银行(USA)、秘鲁国立美术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馆、英国剑桥圣·巴纳巴斯国际版画中心、德国洪布罗依希岛基金会、瑞典阿特利艺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艺术机构。



相关评论